為指導主要研究者/申辦者、課題負責人提交藥物/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項目、臨床科研課題、以及利用人體組織或數據研究的倫理審查申請/報告,特制定本指南。
一、提交倫理審查的研究項目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1998),《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9),《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02,2016 修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管理辦法》(2020)、《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2020)、《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工作指導原則》(2010),《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2016),衛生健康委《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2016),《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201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管理規范》(2010),國務院《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2014),以及 ICH GCP,《赫爾辛基宣言》,CIOMS《涉及人的健康相關研究國際倫理指南》(2016)等法律、法規、政策和指南,所有我院承擔的、以及在我院內實施的涉及人類受試者的醫學研究,包括利用可辨認身份的人體材料或數據的醫學研究,應依據本指南向倫理委員會提交倫理審查申請/報告。
研究是指一個系統性的活動,包括設計、測試和評估,旨在形成或有助于形成可普遍應用的知識。不論是否因其他目的而實施或得到資助的活動,根據本政策,符合該定義的活動均構成研究。例如,一些示范項目和服務計劃也可包括研究活動。
人類受試者是指一個具有生命的個體,研究者(不論專業人士或學生)對其進行研究,通過干預或與之互動獲取其數據,或獲取可識別身份的個人信息。
涉及人類受試者的醫學研究是指以人類受試者(包括利用可辨認身份的人體材料或數據)為研究對象,了解疾病的原因、發展和結果,改進預防、診斷和治療的干預措施(方法、操作程序和治療)而開展的活動。
常規醫療質量或疾病發病率的監測與評估,醫療病例個案報告等活動不屬于研究。
二、倫理審查申請/報告的類別
初始審查申請:符合上述范圍的研究項目,應在研究開始前提交倫理審查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初始審查申請”是指首次向倫理委員會提交的審查申請。
修正案審查申請:研究過程中若變更主要研究者,對臨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書、招募材料、提供給受試者的任何其他書面材料等的修改,應向倫理委員會提交修正案審查申請,經批準后執行;除非研究方案的修改僅涉及試驗管理或后勤方面,例如更換監查員、變更電話號碼、變更藥品批號(僅適用于以注冊為目的的藥物臨床試驗)。為避免研究對受試者的即刻危險,研究者可在倫理委員會批準前修改研究方案,事后應在30天內將修改研究方案的情況及原因,以“修正案審查申請”的方式及時提交倫理委員會審查。
研究進展報告:應按照倫理審查批件/意見規定的年度/定期審查頻率,在截止日期前1個月提交研究進展報告;申辦者應當向倫理委員會提交各中心研究進展的匯總報告。如果倫理審查批件有效期到期,需要申請延長批件有效期,應通過“研究進展報告”申請。超出批件有效期,沒有提交研究進展報告并獲得倫理審查批準繼續研究的項目,研究者必須立即停止所有研究活動,包括干預措施和數據收集。假若停止研究干預可能會對受試者造成傷害,研究者應當要求倫理委員會批準在研的受試者繼續參與研究。
嚴重不良事件報告:嚴重不良事件是指臨床研究過程中發生需住院治療、延長住院時間、傷殘、影響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導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pected Unexpected SeriousAdverse Reaction,SUSAR),指臨床表現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超出了試驗藥物研究者手冊、已上市藥品的說明書或者產品特性摘要等已有的資料信息的可疑并且非預期的嚴重不良反應。
發生應報告的嚴重不良事件,應在獲知后15日內向倫理委員會報告;臨床試驗發生死亡,應在獲知后7日內向倫理委員會報告(首次獲知當天為第0天)。在首次報告后,應繼續跟蹤嚴重不良反應,以隨訪報告的形式及時報送有關新信息或對前次報告的更改信息等,報告時限為獲得新信息起15內。
方案定義的需要向倫理委員會報告的不良事件,以及非預期、與研究相關、且給受試者或他人帶來風險的不良事件,參照前規程執行。
申辦者(1)對于已知的、嚴重的不良反應,其發生率增加,即預期不良事件的頻率或嚴重性非預期性地增加,判斷具有臨床重要性;(2)對暴露人群有明顯的危害,如在治療危及生命疾病時藥品無效;(3)在新近完成的動物試驗中的重大安全性發現(如致癌性)。申請人從其它來源獲得的與試驗藥物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信息及其他潛在嚴重安全性風險的信息應當執行安全報告流程,向倫理委員會報告。
申辦者匯總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安全性信息報告,主要研究者需閱讀并簽字后向倫理委員會報告。藥物研發期間安全性更新報告,原則上應將藥物臨床試驗在境內或者全球首次獲得臨床試驗許可日期(即“國際研發誕生日”,以下簡稱DIBD)的月和日,作為年度報告周期的起始日期。首次提交應在境內臨床試驗獲準開展后第一個DIBD后兩個月內完成,后續提交也應以DIBD為基準。倫理審查按安全報告規程執行。
違背/偏離方案報告:需要報告的違背/偏離方案情況包括:①重大的違背/偏離方案:研究納入了不符合納入標準或符合排除標準的受試者,符合中止試驗規定而未讓受試者退出研究,給予錯誤治療或劑量,給予方案禁止的合并用藥等沒有遵從方案開展研究的情況;或可能對受試者的權益/健康、以及研究的科學性造成顯著影響等違背GCP原則的情況。②持續違背/偏離方案,或研究者不配合監查/稽查,或對違規事件不予以糾正。凡是發生上述研究者違背GCP原則、沒有遵從方案開展研究,可能對受試者的權益/健康、以及研究的科學性造成顯著影響的情況。③方案所定義的需向倫理委員會報告的違背/偏離方案情況。研究者/申辦者的監查員應提交違背/偏離方案報告。發現違背/偏離方案的情況到向倫理委員會提交報告的時限不超過30天。為避免研究對受試者的即刻危險,研究者可在倫理委員會批準前偏離研究方案,事后應以“違背/偏離方案報告”的方式,向倫理委員會報告任何偏離已批準方案之處并作解釋。
暫停/終止研究報告:研究者/申辦者暫停或提前終止臨床研究,應及時向倫理委員會提交暫停/終止研究報告。
研究完成報告:申請人完成研究,應及時向倫理委員會提交研究完成報告,概述臨床試驗的結局。
復審申請:上述初始審查和跟蹤審查后,按倫理審查意見“作必要的修正后同意”、“作必要的修正后重審”,對方案進行修改后,應以“復審申請”的方式再次送審,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方可實施;如果對倫理審查意見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復審申請”的方式申訴不同意見,請倫理委員會重新考慮決定。
定義:涉及受試者及他人風險的非預期問題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①非預期的;②與研究有關的;③新出現或增加受試者或他人的風險并需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研究中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方案定義的需要向倫理委員會報告的不良事件,以及非預期、與研究相關、且給受試者或他人帶來風險的不良事件,請按“嚴重不良事件報告”類別報告倫理委員會。預期不良事件的頻率或嚴重性非預期性地增加,請按“安全信息報告”類別報告倫理委員會。
當研究出現潛在的任何可能顯著影響研究進行、或增加受試者危險的情況時(如文獻、安全監察報告、中期分析結果提示研究的風險/受益呈現非預期的變化,受試者抱怨提示非預期的風險或研究者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按“安全信息報告”類別報告倫理委員會。
研究中為避免研究對受試者的即刻危險,研究者在倫理委員會批準前修改研究方案,請按“修正案審查申請”類別提交倫理委員會審查。
研究中發生任何偏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研究方案,且這種偏離涉及受試者的風險,或有可能再次發生,請按“違背/偏離方案報告”類別報告倫理委員會。
三、提交倫理審查的流程
送審責任者:研究項目的送審責任者一般為主要研究者/課題負責人;新藥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申辦者一般負責準備送審材料;多中心臨床試驗的研究進展報告由申辦者負責送審;研究生課題的送審應由其導師或指導老師共同簽署。
準備送審文件:根據送審文件清單,準備送審文件;方案和知情同意書注明版本號和版本日期。
填寫申請/報告的表格:根據倫理審查申請/報告的類別,填寫相應的“申請”
提交:可以首先提交1套送審文件,通過形式審查后,準備書面送審材料17份,以及方案/知情同意書/招募材料等全部完整內容(PDF格式),送至倫理委員會辦公室;同時提供主要研究者履歷的信息;提交初始審查申請的主要研究者,還需提交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GCP培訓證書復印件。
補充/修改送審材料通知:倫理委員會辦公室受理后,如果認為送審文件不完整,文件要素有缺陷,發送補充/修改送審材料通知,告知缺項文件、缺陷的要素,以及最近審查會議前的送審截止日期。
受理通知:送審文件的完整性和要素通過形式審查,辦公室秘書發送受理通知,并告知預定審查日期。
會議時間/地點:辦公室秘書會電話/短信通知。
準備向會議報告:主要研究者準備報告文件,并應親自到會報告,提前15分鐘到達會場。
四、倫理審查的時間
研究倫理委員會定期召開例行審查會議,需要時可以增加審查會議次數。倫理委員會辦公室受理送審文件后,一般需要1周的時間進行處理,請在會議審查2周前提交送審文件。
研究過程中出現重大或嚴重問題,危及受試者安全時,或發生其它需要倫理委員會召開會議進行緊急審查和決定的情況,倫理委員會將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審查。
五、審查決定的傳達
倫理委員會辦公室在做出倫理審查決定后5個工作日內,以“倫理審查批件”或“倫理審查意見”的書面方式傳達審查決定。
如果審查意見為肯定性決定(同意繼續研究,或不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并且審查類別屬于嚴重不良事件審查,違背/偏離方案審查,暫停/終止研究審查,研究完成審查,以及上述審查類別審查后的復審,倫理委員會的決定可以不傳達。申請人在倫理委員會受理送審材料后一個半月內沒有收到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意見,視作倫理審查意見為“同意”或“不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對倫理審查決定有不同意見,可以向倫理委員會提交復審申請,與倫理委員會委員和辦公室溝通交流,還可以向醫院質量管理部門申訴。
六、倫理審查的費用
藥物/醫療器械/試劑盒臨床試驗項目倫理審查費用。每個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費用3000‐7000元人民幣(包括初始審查、跟蹤審查、復審)。倫理審查費歸醫院計財處統一管理。
七、免除審查
符合以下情況的生物醫學研究項目可以免除審查:
在正常的教育、培訓環境下開展的研究,如:①對常規和特殊教學方法的研究;②關于教學方法、課程或課堂管理的效果研究,或對不同的教學方法、課程或課堂管理進行對比研究。
涉及教育、培訓測試(認知、判斷、態度、成效)、訪談調查、或公共行為觀察的研究。
*以下情況不能免除審查:①以直接或通過標識符的方式記錄受試者信息;②在研究以外公開受試者信息可能會讓受試者承擔刑事或民事責任的風險,或損害受試者的經濟、就業或名譽;③上述不能免除審查的情況,如果受試者為政府官員或政府官員候選人,或者國家有關法規要求在研究過程中及研究后對私人信息必須保密的情況,則可以免除審查。
*“涉及訪談調查,公共行為觀察的研究”的免除審查一般不適用于兒童與未成年人,除非研究者不參與被觀察的公共行為。
對于既往存檔的數據、文件、記錄、病理標本或診斷標本的收集或研究,并且這些資源是公共資源,或者是以研究者無法聯系受試者的方式(直接聯系或通過標識符)記錄信息的。
食品口味和質量評價以及消費者接受性研究:①研究用健康食品不含添加劑;或②研究用食品所含食品添加劑在安全范圍,且不超過國家有關部門標準,或化學農藥或環境污染物含量不超出國家有關部門的安全范圍。
關于特殊受試人群免除審查的規定:免除審查不適用于涉及孕婦、胎兒、新生兒、試管嬰兒、精神障礙人員和服刑勞教人員的研究。
研究者不能自行做出“免除倫理審查”的判斷,應向研究倫理委員會提交免除審查申請,以及研究方案等相關材料,由倫理委員會主任或授權者審核確定。
八、免除知情同意
研究目的是重要的。
研究對受試者的風險不大于最小風險。
免除知情同意不會對受試者的權利和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受試者的隱私和個人身份信息得到保護。
若規定需獲取知情同意,研究將無法進行(病人/受試者拒絕或不同意參加研究,不是研究無法實施、免除知情同意的理由)。
只要有可能,應在研究后的適當時候向受試者提供適當的有關信息。
若病人/受試者先前已明確拒絕在將來的研究中使用其醫療記錄和標本,則該受試者的醫療記錄和標本只有在公共衛生緊急情況需要時才可被使用。
以往研究已獲得受試者的書面同意,允許其他的研究項目使用其病歷或標本。
本次研究符合原知情同意的許可條件。
受試者的隱私和身份信息的保密得到保證。
九、免除知情同意書簽字
以下兩種情況可以申請免除知情同意簽字:
當一份簽了字的知情同意書會對受試者的隱私構成不正當的威脅,聯系受試者真實身份和研究的唯一記錄是知情同意文件,并且主要風險就來自于受試者身份或個人隱私的泄露。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遵循每一位受試者本人的意愿是否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文件。
研究對受試者的風險不大于最小風險,并且如果脫離“研究”背景,相同情況下的行為或程序不要求簽署書面知情同意。例如,訪談研究,郵件/電話調查。
對于批準免除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文件的研究項目,倫理委員會可以要求研究者向受試者提供書面告知信息。